電影聲音後製分工與價格

電影聲音後製分工與價格

影視後期的工作內容是許多剛接觸這行業的年輕導演,或是新手製片不太了解的,這年代許多剪輯師包山包海,從剪輯、調光、混音、字幕、特效等等,都被編入剪輯師的工作內容了,但其實這並不合理,事實上剪輯師也不會願意一人完成這麼多細相的專業分工,等到製作團隊進展到了一定的視野,勢必會進入專業分工。

電影後期聲音分工

講到價格之前,是必先理解關於聲音製作上的專業分工,大方向上分為現場聲音剪輯、音效設計、原創音樂(配樂)、混音,通常在還沒有定剪的剪輯版本中就會放入大致的音效或是原創音樂,去作為給導演的參考,這版本不一定會是最終使用的,但基本確立了呈現的方向與時間點,以利於影片定剪後進入到後續工作。

基本上影片定剪這件事情,就已經是確立剪輯了,因為後面的工作流程,如調光、字幕、混音,等等,都會因為工作流程不可逆而必須重做,這件事情是必要提醒各位年輕導演,當然有時候有些工作人員會願意幫你重新做過,在重新剪輯點不至於太多的情形下,但通常臉色不會太好就是。當代的剪輯軟體常見的主流是Premiere pro、Davinci、Final cut pro,因為功能性的限制,不會有任何一個“合格”的聲音工程師在剪輯軟體中作聲音後期的工作,因為有太多細節是被剪輯軟體的設計所限制,聲音製作通常會進到Pro tools、Nuendo等,專業DAW去工作,這個轉換的工作流程是必須的,但也不用擔心,通常利用AAF或OMF檔案交際,我們就可以拿到完整的時間軸與原始的聲音檔案,同時剪輯師也不要忘記出一個定剪的影片小檔給混音師,他會參考這定剪的影片與聲音去完成符合定剪方向的聲音設計。

Timecode的重要性與檔案管理

事實上從前期拍攝期到後期的所有製作,Timecode的統一都是非常重要的,他定義了拍攝幀率與剪輯時所有時間軸上的物件,所以強列建議在後製階段的工作,都以Timecode來最為工作溝通的基準,像是輸出定剪影片小檔給混音師、編曲師等,影片上也要壓入timecode,混音師會以這為基準去溝通,或是輸出AAF有狀況時,他可以更改成影片需要的基準,還有很長遇到原創音樂是在進入混音時才開始製作,這時編曲師會跟混音師溝通,把音樂從Timecode某時間點放入。剪輯時的聲音軌檔案管理也非常重要,大多數我們需要把聲音檔案做分組DME,也就是區分成對話Dialogue、音效Effect、音樂Music,三大組,當然有許多大片會分成更細,但這個工作流程非常重要,你必須要讓你的後製流程知道你這軌音軌的內容是什麼,這是個減少溝通失誤的方式,也要習慣把固定內容的分組放入同一音軌中,如Dialogue第一軌固定放入BOOM,第二軌放入領夾麥克風等等,或是最後幾軌放入備用的素材等,總之必須要這樣,才不會找不到需要的音檔,增加工作流程的順暢,此外DME的工作流程不僅於後製階段,許多如電視台的製作,都必須以DME的分軌作為結案所需的繳交檔案。

原創音樂的加入與特殊音檔

有時候,原創音樂的製作方,並不見得有混音能力,尤其時再多聲道的製作中,他必須要進來多聲道混音工作室來做,所以可能在剪輯階段,他就把音樂的分軌放入,或是有時在剪輯階段就把多聲道的音檔放入,其實這都沒什麼問題,事實上在定剪前能給導演確認所有的元素是好事,但要記得音軌的分組管理要完善,特別標注這幾軌是音樂分軌或是特殊檔案就不會出錯。

影片混音的目的

這或許是一個對於行外人很大的一個疑問,明明定剪時剪輯師就已經完成一版混音了,為什麼剪輯師的不能用,事實上回歸到電影的本質,電影希望觀眾入戲,進入到導演所編織的世界而不出戲,就算裡面所有的元素都是有意設計的,而以聲音來講,就要在剪輯所建構的環境中,重新建立這個看似真實也要聽似真實的環境,當然不只有消除會令人出戲的雜音,還要保證所建立空間的「音色與環境音的相連」,這是基本功,但也是許多新手混音或是只會混音樂的混音師會翻車的地方,但這也是在談聲音設計前的首要條件,次外,職業的混音師還要確保你的作品符合觀影市場上的規範與大眾審美,規範比較好理解,許多放映單位有它規定的響度標準,混音師會達成這個規範,但大眾審美這邊就比較難理解了,當然並不是說導演的觀點一定要符合大眾審美,但是導演是要有意識清楚影片中為何如此,工作人員才會往導演想要的方向前進,且平衡是否同時滿足大眾標準,例如觀眾會覺得背景噪音會干擾視聽,所以環境音不宜過大,但有些導演就偏好噪音美學,或是已經習慣了現場沒有這麼精緻的收音聲音,或是比較粗糙的剪輯混音,種覺得這不是他要的,這是後就要取其平衡了,當然我們音像聲刻的混音師都是懂電影的,只要導演與我們說明他的目的與需求,我們會讓影片更加分。

電影聲音後製價格

最後談到價格這件事情,事實上這個產業的價格並不是一個絕對的定價機制,因為每部影片的風格與需求都不同,差異慎大,總不能好萊屋科幻片跟Podcast混音同樣的價格吧,很多時候會因為認知上的差異,造成價格上的不愉快,事實上大多數的工作人員,都會在不確定需求的時候,用保守不會虧本的方式報價,簡言之就是先報高價以避免完成後虧本,所以比較好的方式,就是接洽人員要有好的溝通能力,講清楚影片的需求,甚至安排行前看一下目前剪輯的版本的工作前會議,而且這個行業有非常大的技術與認知的斷層,也可以好好的詢問不理解的專業,只要態度良好,我們公司的人都會有耐心地講解給你理解,並不會話術欺騙你的預算,或是先接到再說,後續綁架影片無上限追加你的預算。

這個行業的製作素質落差慎大是大家公認的事實,尤其在網路接案興起的年代,以低價格為首要考量的思維,讓不偷工減料的廠商難以生存,更何況聲音這行,偷工減料的成品業主可能也聽不出來,當然這只是開開玩笑,其實在我們工作室的經驗,每個人都聽得出來差異,只是有沒有機會聆聽罷了,待錄音室的人都知道,我們的聲音測試的基礎是AB test,就是在只有一個變因的前提下,交叉比較後去分析哪個好與差,在這個沒有機會去比較的前提下的新人,想必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只能被話術宰割。此外投資成本的差異也是一個大坑,當然不是說高價的設備就是好,事實上,好的聲音工作者會利用他們的知識在他們用現的設備中去做出最好的選擇,好的聲音工作者才是成功的關鍵而,並非是設備,但成就好的聲音工作者其實比買一組百萬的喇叭的們檻還要高得多,因為他必須在眾多的設備、標準聲學空間或是製作經驗中累積。

至於價格部分,可以參考我們的公開報價

台中錄音室學生製片

音像聲刻是位於台中市的錄音室,影視錄音室的這個產業很特別,因大多數都因為影視製作案源都位於台北,中南部其實鮮少有有規模的專業工作室,我們應該算是台中第一個,但矛盾的是,培養影視人才的學校科系,位於中部的還不少,但當然在學校資源有限且招生為為導向的經營方式,往往學生都只能通識的來學習影視產業,在專業分工上學生只能瞎子摸象,所以在我們工作室開立之初,有超多大學生主動來接觸我們,我們也參與了不少學生製作,也教育與解決了他們因為支援不足而翻車的作品。

事實上對於獨立製片或是學生製片,剛進入到了這個視野的後製,是一定預算緊繃,但同時自己也很清楚又不得不進入,這件事情其實也是兩難,音像聲刻基本空間每小時使用的費用是2000元,購買的軟體插件甚至是音效,動輒上萬也是常態,在維持營運與幫助新人的平衡並不容易,但我們會利用商業製作以外的一些時間,去協助一些新銳導演或是學生製片,但當然不是無償,只要我們能力範圍內,且大家有良好的態度與相互信任,我們會找到適合片子的製作方式,一定結案後會有所得。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